一封“群众来信”保下万竹园!揭秘万竹园不为人知的故事 | 2018-12-06
受访人: 贾祥云 | 采访人: 雍坚
我叫贾祥云,1940年生于徂阳县城前村(今属新泰)。1954年考到省实验中学(初中、高中),1960年考到北京林学院(今北京林业大学)园林系。1964年,济南市要试开放,市里到建设部要人,建设部又到学校选人。我们十来个人就被选到了济南。我去了趵突泉。先是技术员,然后是工程师,1981年任副主任,1983年任主任。1987年任园林局副局长,1999年任巡视员(副厅),2001年退休。我还担任山东园林规划设计专家组组长,一共当了20年(从退休前至退休后)。
杨文斐 摄
济南园林复苏始自西哈努克来访改革开放前,济南园林是从低潮当中逐渐回落。1972年西哈努克来访问济南,我们从1971年就全力地准备。经过文革冲击,趵突泉基本上是家底荡然无存。当时外事任务压倒一切。我们需要什么可以去看、去选、去采购。字画、瓷器、摆设,包括家具、石头,借这个机会呢,我们把文革损失的东西想法捞回来。可以说,这一段时间,我们积累了趵突泉公园的万贯家产。像字画,我们弄的明清字画就将近二百来件;红木家具,基本上能成形的有百十件。一单位有张韩复榘的大床,也让我们抬回来了。
1964年我刚来时,趵突泉是3分钱的门票,文革后期改成5分钱,改1毛是1978年。当时想提高门票价格,物价局给涨成8分。8分怎么找零呀,我们要求涨成1毛。物价局不同意,后来我们又找了市领导,最后在78年首届灯会时终于涨成1毛。那时候基本没有文化生活,因此首届灯会空前的热闹。每晚灯会散场,光那个踩丢的鞋啊,能抬一两筐。灯会最多游人量一晚上能达到3万人,才上来卖票,到了后期不敢卖票了,开开大门,随进随出。一次,公安人员从人群里拽出一个老太太,这种场合你怎么来了?老太太说“我愿意来吗?我在黑虎泉唻,人群把我推来了。
贾祥云摄
1980年,为保万竹园致信人民日报
趵突泉公园的面积原来很小,不足四亩地。1964年我来趵突泉后做了个总规图,当时规划的是180多亩,一直到改革开放前,这个总规图并没有完全实现,趵突泉公园当时有50多亩,周围很多名泉都不在公园里。1980年时,万竹园是三家省级单位的下属处室使用。东院是卫生厅,西院是检察院,花园是教育厅。南院当时还保留两进院,是省资产管理部门管着。当时万竹园的情况惨不忍睹啊!东院进来后这个泉池填了当传达室,内院把垂花门拆了做锅炉房。这些房子顶上坏了以后都换成了大红瓦,窗户呢,因采光不行改成了大玻璃窗。西花园全部拆了变成了工厂,光剩下白云轩附近那两棵老树。这些小院里的植被基本上没有啦,只剩下玉兰院那棵石榴。咱是搞园林的,看了以后真特别痛心,这是名园呀!不应在咱这一代人手里毁掉。我就来穿着大衣偷偷过去拍照片,然后给人民日报写了信,当时是80年12月份。1981年1月份,人民日报把我的群众来信登了,题目是《一座名园毁在旦夕》。那时候我惶惶不可终日,不知道有什么后果。
1981年2月份的一天,副省长李予昂带着省里的一行人突然来了,李副省长来了就找我,我很忐忑地被喊了过去。在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和给人民日报写信一事后,李副省长让我带着他到现场去看看。这样,大队人马就上万竹园来了。哪里填的泉池、毁的东西,哪里建的锅炉房、车床……看一遍,他很气愤,岂有此理啊,能把园子破坏成这样子!当时万竹园的三家单位都来了,李副省长要求立即停止一切破坏行为,他要回去向省里汇报。从那开始,万竹园才停止了基建活动。
1984年,万竹园开始重修。图为假山前小三股水处。
贾祥云摄
万竹园那些植物小院是我的创意1982年,省政府下来要求,让济南市拿出恢复改建万竹园的方案。济南市下给建委,建委下给园林局,园林局下给趵突泉,趵突泉又下给我。我就根据调查、整理的材料写呀,应当恢复哪一些,恢复到什么程度,泉池怎么疏浚,屋顶、窗户怎么改造,道路怎么铺装。拿上方案去后,1983年省政府批复,同意这个方案,把万竹园划归趵突泉管理(不含前院),同时给万竹园的三家单位找地方。这一年,我开始担任趵突泉公园的主任,当时成立了万竹园改造修复指挥部,我是现场总指挥。
从1984年开始,万竹园进行改造修复。请了北京古建队伍来帮助恢复古建,当时黑白地干,累到什么情况呢,晚上我吃着吃着饭,手里拿着猪蹄、馒头,靠墙就睡着了。整个园子叫万竹园的立意是我提议恢复的,因为这里是元代万竹园旧址,取意就是“万竿修竹,浮云蔽日”。1985年5月,第二次开放(算再开放)时名字正式叫万竹园。修复万竹园时,一棵竹子都没有,竹子都是我们引进来的,有从临清引进的北方竹,有从南方引进的刚竹、紫竹、斑竹和箬竹,后来品种就更多了。万竹园总共有13个院子(含前院),那些小院以前叫西几院、东几院,让人觉得很别扭,我说既然改造,就用植物来命名,现在人们看到的石榴院、玉兰院、海棠院、木瓜院啊等等都是我当年栽种和命名的。
万竹园石榴院美景。
万竹园的历史变迁。
引进李苦禅作品,为名园添彩
1985年5月再次开放时,在大门外边八字形的墙上,我写的万竹园的说明,书画家王仲武画了一个万竹园的鸟瞰图,咱得吸引人进来呀。不过当时人流量不大,主要是没东西,园子里比较空空荡荡。我就集中精力想引进个大书画家的作品。1986年,市领导叶述先、园林局局长郭元祥去北京时,给联系上了李燕(李苦禅先生次子),商量将李苦禅纪念馆落户万竹园。后来叶述先陪着李苦禅夫人李慧文、李航(李苦禅先生长子)、李燕等人来看现场,我给他们讲了总体规划。这样,征得李苦禅家人同意后,我们就把李苦禅先生的四百来件作品征集过来了。趵突泉为这批珍贵作品专门建了现代化的画圃,防爆、防潮,还有报警系统。对所有的画作,进行了录像、编号和登记造册。李苦禅作品引进后,1986年6月11日万竹园又搞了一次开放活动,这算是三年内第三次开放。李苦禅的影响力大呀,全国各地的书画家来的很多。当时不少名家都写了东西、写了匾,范曾也写了。这以后,万竹园的人气就开始旺盛起来,公园单独设了一个副主任在这里管理。
贾祥云先生向记者雍坚讲述万竹园变迁。
杨文斐 摄
万竹园最大的特点不是十几个院、多少座桥多少扇门,它最大特点是,把泉水镶嵌在庭院之中,溪流穿庭入户,形成完整的水系。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。从风格上,它的特点是南北融合贯通,把古典园林跟现代服务结合在一起。在这种南北融合的园林当中,园林的代表是潍坊的十笏园,庭院就是济南的万竹园。万竹园是济南的荣耀,《中国传统民居》、《中国赏石大典》、《中国近代园林》等很多国家级园林著作都收录了万竹园。现在回想起来,当年能保下它、修复它,也是我这辈子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。
来源 | 生活日报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Be First to Comment